|
救命藥遙遙無期,走投無路的罕見病患者,渴望以身試藥作者:譚清華(編譯) 15歲的奧頓·福爾尼森(Autumn Fuernisen)即將去世。11歲時,她被診斷患有一種罕見的退行性大腦疾病——幼年發(fā)作亨廷頓氏。℉untington's disease),目前還沒有治愈或減緩這種疾病的方法。 亨延頓病是一種遺傳性神經(jīng)退行性疾病,臨床表現(xiàn)是舞蹈樣不自主動作、精神障礙和癡呆。 “在確診之前,奧頓能做好很多事情,但她現(xiàn)在說話變得含糊不清,認知能力也下降了。她在很多事情上都需要幫助,比如寫作、洗澡和穿衣,雖然她可以走路,但她的平衡能力卻下降了。”奧頓的媽媽塔博爾說道。 圖片來源:圖蟲創(chuàng)意 因為年齡太小,奧頓被醫(yī)院拒絕進行臨床試驗。塔博爾說:“這讓我很沮喪,只要能找到任何治療方法,我愿意出賣我的靈魂! 對于像奧頓這樣患有嚴重或立即危及生命的疾病、但沒有資格參加臨床試驗,并且用盡了所有治療方案的患者,可能還有另一種選擇:尋求美國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(FDA)的批準,擴大實驗性療法的使用范圍,即“同情用藥”療法。 在醫(yī)學界,“同情用藥”指對于當下處于危及生命的情況或病情嚴重的患者,如果無其他有效療法選擇,且患者無法注冊參與臨床試驗,可在不參加臨床試驗的情況下使用尚未獲批上市的在研藥物。 目前尚未有確切的數(shù)字,但諸多研究、藥企行為以及專家的見解均表明,與癌癥等更常見的疾病相比,擴大使用未經(jīng)證實的罕見病療法的機會更困難。 盡管實驗性治療方法越來越多,但罕見病患者經(jīng)常面臨制藥公司不愿在臨床研究完成前提供治療的情況。開發(fā)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是一個特別復雜的過程,但因為患者群體很小,且多樣化,具有不同的基因、癥狀和其他特征,這導致研究藥物的效果變得困難。 制藥商認為,提供未完成研究的藥物可能會影響開發(fā)并阻礙其獲得FDA的批準。 紐約大學醫(yī)學院倫理部門研究員麗莎·卡恩斯(Lisa Kearns),是該部門同情用藥和預批準準入工作組的成員,她表示,致力于罕見病療法的公司,尤其是小型公司,可能更強烈感受到這些影響。目前對罕見病的投資不多,因此任何(不利)事件都有可能嚇退數(shù)量本不多的潛在投資者。 梳理發(fā)現(xiàn),2020年,研發(fā)完成后才用于同情用藥的藥物包括Evrysdi(用于治療脊髓性肌萎縮癥)、Enspryng(用于治療被稱為視神經(jīng)脊髓炎譜系障礙的視神經(jīng)和脊髓自身免疫性疾。┖蚔iltepso(用于治療某些杜氏肌營養(yǎng)不良癥患者)。 圖片來源:圖蟲創(chuàng)意 前兩款藥物由羅氏旗下制藥公司生產(chǎn),目前羅氏也在研究亨廷頓氏病的治療方法。該公司發(fā)言人表示,公司決定是否擴大使用與疾病類型無關(guān),而取決于公司政策——在獲得3期臨床試驗結(jié)果之前,羅氏不會為任何藥物設(shè)立擴大使用計劃。而3期研究通常是公司尋求藥物上市前進行的最后一輪試驗。 另一家公司用于治療重癥肌無力(一種會導致骨骼肌無力的自身免疫性疾。┑膶嶒炐运幬,同樣在去年完成研發(fā)之前無法通過擴大使用項目獲得,且目前還沒有針對亨廷頓氏癥和肌萎縮性脊髓側(cè)索硬化癥(也稱漸凍癥,是一種無法治愈且致命的神經(jīng)退行性疾。┑3期臨床試驗研究的治療項目啟動。 不同的是,制藥公司渤健(Biogen)今年同意,在試驗完成但結(jié)果尚未公布之前,允許某些漸凍癥患者最早于7月15日接受實驗性藥物。 波士頓麻省總醫(yī)院(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)神經(jīng)學家莫瑞特·古柯維奇(Merit Cudkowicz)通過擴大使用項目幫助患者獲得治療。自2018年9月以來,她和同事們啟動了10個項目,試圖將患者與制藥公司開發(fā)的漸凍癥療法相匹配,但只有約120名患者通過這種方式接受了治療。 據(jù)估計,2015年美國有超過1.6萬人患有漸凍癥,其中大多數(shù)人由于疾病的進展或非常嚴格的資格要求而無法進行臨床試驗。 這與常見病的治療藥物形成鮮明對比。在制造商完成臨床研究并獲得FDA批準之前,Gleevec(用于治療白血。┮呀(jīng)通過擴大使用項目向數(shù)千名患者提供了治療。此外,盡管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,用于治療艾滋病的Videx和治療最常見肺癌類型的藥物Iressa也同樣提供給了大量患者。去年,諾華制藥公司(Novartis)為全球7000多名患者提供了早期抗癌藥物治療。 醫(yī)生們表示,為癌癥患者獲得實驗性藥物相對簡單。通過對全國200多名醫(yī)生進行調(diào)查發(fā)現(xiàn),在申請獲取藥物者中,近90%的人表示,他們已能夠獲得一些獲批療法在患者中尚未起效、仍在審核中的藥物。 回顧2005-2015年期間患者發(fā)起的23場尋求各種實驗性治療的社交媒體活動,加州的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了類似的趨勢:在19名癌癥患者中,有7名患者獲得了要求的藥物,但3名罕見疾病患者沒有獲得藥物,盡管其中一名患者被允許參加臨床試驗。 WideTrial公司首席執(zhí)行官杰斯·拉伯恩(Jess Rabourn)認為,公司決定是否通過擴大治療途徑來提供治療,需要考慮許多因素。 該公司幫助制藥公司開展“同情用藥”項目。杰斯表示,總的來說,應該有證據(jù)表明患者能夠忍受治療,并且認為益處大于風險。因此,必須等到研發(fā)完成才治療的想法是一派胡言,我們面對的是那些如果被告知需要等待就會死去的病人。 盡管有證據(jù)表明,允許早期準入很少會影響藥物審批,但藥企通常有不同的看法。 卡恩斯解釋說,制藥公司通常會等到第三階段,或者更晚,因為這樣他們對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有信心。他們當然不想傷害患者,但他們也不想在病情嚴重的患者群體中出現(xiàn)不良事件,從而影響藥物的審批上市。 圖片來源:圖蟲創(chuàng)意 梅麗莎·霍根(Melissa Hogan),為罕見病的臨床試驗提供咨詢服務,并且是FDA的患者代表,她將患者無法獲得治療歸因于高昂的治療費用,以及罕見病群體的緊密聯(lián)系。 霍根認為,制藥公司擔心,如果一個患者獲得治療,其他患者也會知道,并要求獲得治療,而這可能會使制造能力有限的小型藥企不堪重負。這些擔憂導致許多公司只能舉手投降,并采取強硬立場——在藥物獲得批準之前不擴大使用。 2018年的《藥品嘗試權(quán)法案》(Right to Try Act)為一些患者提供了另一種選擇。與擴大使用不同,該法律只適用于藥品申請,而非醫(yī)療器械申請,而且不需要FDA或機構(gòu)審查委員會的批準。但是,該立法并沒有強制要求制藥公司批準藥品的申請。實施這一立法是否能推進罕見病治療有待進一步觀察。 原文來源:KHN 原文標題:Dying Patients With Rare Diseases Struggle to Get Experimental Therapies |